2021年医保报销新规 人大代表建议抑郁症入医保

心理健康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。目前,抑郁症已成为人类第二大杀手,我国疾病负担的第二大疾病。对此,全国人大代表、民进广东省委会副主委、广州市政协副主席、民进广州市委会主委、广州大学副校长李小琴建议,建立党政领导、部门协同、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,由各地卫生健康部门牵头搭建社会心理服务平台,加强重点人群心理健康服务,探索建立社会心理服务疏导和危机干预有效模式。
现状:抑郁症防治工作亟待全面开展
国家卫健委《健康中国行动(2019—2030年)》中将“心理健康促进行动”列为重大行动之一。目前,《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》已将抑郁症防治工作纳入服务体系范围,国家卫健委出台《探索抑郁症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》要求,组织辖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地区,将防治抑郁症作为试点特色项目。
调查显示,2019年我国抑郁症发病率达到2.1%,并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,全国抑郁症患者超9500万,成为心理健康问题“重灾区”之一。“抑郁症发病率高,发病时间长,成为发病率最高的单病种精神疾病。”李小琴表示,目前,抑郁症防治工作亟待全面开展。首先,抑郁症知识普及性不足,“污名化”严重,社会对抑郁症的偏见和歧视有增无减。研究发现,早发现早治疗,超过70%的精神疾病患者可以治愈。但目前抑郁症的教育和普及还是比较落后,群众普遍缺乏防治知识和主动就医意识。第二,抑郁症患者底数不清,精神卫生流行病学调查亟待开展。各地尚未能定期开展精神卫生流行病学调查,尤其是缺乏抑郁症专项流调,抑郁症患者底数和患病负担亟需开展调查。第三,抑郁症干预治疗可及性不足,重点人群干预有待加强。目前,抑郁症尚未纳入医保门诊慢性病病种,心理咨询更未能进入医保范围。以广州为例,在实际治疗中,公立医院心理咨询收费标准为300元/40分钟,私立门诊收费更为高昂。第四,心理服务人才不足,人才保障措施有待完善。非精神专科医院医师对抑郁症的识别率较低,校园、社区等免费心理服务质量参差不齐,即便筛查出患者也未能跟踪和开展相关治疗。
建议:全面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
针对当前抑郁症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,李小琴建议,要总结试点地区经验成果,逐步推进各地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,建立党政领导、部门协同、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,由各地卫生健康部门牵头搭建社会心理服务平台,加强重点人群心理健康服务,探索建立社会心理服务疏导和危机干预有效模式。
李小琴表示,要将抑郁症等心境障碍疾病纳入各级各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,加强心理学常识教育。搭建心理健康宣传网络,将抑郁症等心境障碍疾病纳入社区宣传,提升居民心理健康素养,破除抑郁症污名化和偏见。同时,要定期组织开展抑郁症流调,建立心理科普、测评、咨询、疏导、治疗、群体数据分析递进式服务体系。将抑郁症防治纳入工会职工服务,鼓励企事业单位在职工体检项目中增加抑郁症筛查项目。统筹指导公益组织开展心理服务进校园活动,落实各类学校抑郁症筛查,为师生建立社会心理服务电子档案。她特别提到,要细化社会保障措施,将抑郁症及心理咨询纳入医保门诊慢性病病种。
李小琴建议,要健全社区康复体系,将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纳入政府购买服务内容,同时组建精神健康主动式社区服务团队和心理服务志愿者队伍,鼓励病愈人士作为兼职社工发挥同伴支持作用,为抑郁症早期筛查和患者愈后重新融入社会提供社会支持。此外,要建立社会心理服务专家库,建立一批实践教学基地,培养一批社会工作专业心理援助人才,在社会工作者继续教育培训中增加心理援助培训课程。
2021年医保报销新规
根据《人民日报》发布的数据显示,截止至2021年2月份,我国持有社保卡的城乡居民已经达到了13.6亿人,基本做到了人手一卡的局面。参考在2021年1月28日发布的《第六次卫生服务统计调查报告》,可以知道我国的医疗保险范围已经覆盖了96.8%的人口和地区,其次,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、失业和工伤保险的新增人数都有了新的上涨趋势。
大家对于医疗保险越来越看重,现在基本实现人人参保。近些年来,随着生育率的持续低迷,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带来的严峻问题,国家越来越重视我国的医保制度,在推动医保制度改革的同时,也在为广大人民谋福祉。
在2021年的伊始,涉及13.6亿人的医保新规已出,同时还有对百姓利好的3大消息。
“人证相符”,才可购药
相信有不少网民都听到了一些“风声”,说是以后拿着医保卡到定点药店进行购药时有可能被销售人员拒绝,这是因为什么呢?
在过去,我们只要手持医保卡便可以在定点机构进行购买。可是随着我国的医疗保障局在2021年1月8日发布的《零售药店医疗保障定点管理暂行办法》中,提出自2021年2月1日开始,以后如果要到定点机构购买药品时单凭一张医保卡已经“行不通”了。
现如今,国家为了打击医保卡不慎丢失后被他人冒用的情况,在《办法》中指出,从2021年2月1日起,如果需要到定点机构进行购买,必须要带上本人的医保卡和身份证。
医保卡和身份证“二证”缺一不可,如果不能一起出示证件,工作人员有权利拒绝向客人提供购药服务。当然了,如果医保持卡人的年事已高、行动不便,可以让他人帮忙代办。只要代购者可以提供本人身份证与需要代购者的身份证,并且在结算单据签上自己的名字,这样就可以帮助他人进行购买。
这项“新规”的实施,将在最大程度上减少我国医保卡违规使用的情况,避免被套现、冒用、盗刷,或是将药品低价出售等现象的发生。
有关这一现象,国家医保局的副局长介绍,在2020年,我国的医保局连同卫生健康部门在全国范围展开自查自纠的行动,检查了我国将近60万家的定点药店机构,并处理了违法违规等40万余家,去年一共追回了223.1亿元医保基金。据新华社的报道,浙江省在监管局的管理下,追回了11亿元。
综上所述,以后我们到定点的医药机构购药,除了带上自己的医保卡,千万别忘了带上自己的身份证。
3项利好的好消息
首先就是异地就医的问题。从前,我们在异地看病,如果想要用自己的医保卡报销,还得返回参保地才可以报销,一来二去耽误时间不说,还会浪费来回交通的费用。为此,我国将在2021年2月1日开始,新增山西、青海、新疆等15个省市实现医保门诊费用跨省结算的试点省份。
国家保障局发表声明,跨省直接结算制度预计在今年年底于全国范围实现推行。以后看病报销,我们终于不用再“两头跑”,只要我们在定点医院先登记一个备案,看完病后就可以用医保卡进行异地报销了。
另外一个好消息是我国的医保目录又得到扩充。在2021年3月1日,医保的新版目录将在全国启用,不仅新增加了119种新药,还“新上线”了多个以最低价上市的抗癌药,平均降价超过50%。根据专家预测,2021年将会为医疗患者减负大约280亿元。
最后一个好消息则是新增了社保“第六险”的试点城市。在2021年,我国将扩大长期护理险的城市范围,在原先的35个试点城市上增加了福建省福州市、湖南省湘潭市等另外15个试点城市。